绵羊肠道微生物与抗寒能力关系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5-04-29 14:21:56 彩杏棋牌
产品介绍
-
近期,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科研团队联合多家机构,在绵羊肠道微生物与抗寒能力的关系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发现,绵羊肠道内的微生物“各司其职”,不同的“工作模式”决定了绵羊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低温天气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挑战。绵羊等牲畜在寒冷环境中不仅生长受阻、免疫力下降,甚至有可能因疾病死亡,极度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提升绵羊的抗寒能力,成为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据悉,这项研究以耐寒能力强的呼伦贝尔羊和对低温敏感的湖羊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寒冷应激环境,并结合精细的饲料控制,科研人员深入分析了两种绵羊盲肠内的微生物群落、代谢产物以及宿主基因的变化。
研究结果为,呼伦贝尔羊的抗寒秘诀在于肠道微生物的“高效率节约能源”。它们的肠道微生物能够大量产生丙酸和丁酸这两种物质,形成“丙酸+丁酸双驱动”的模式。丙酸可当作能量来源,通过肝脏转化为葡萄糖,为全身提供能量;丁酸则能强化肠道屏障,增强免疫力。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呼伦贝尔羊在寒冷环境中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能量,保持身体健康。相比之下,湖羊的肠道微生物变化较小,主要产生乙酸。它们需要依赖身体组织产热来维持体温,导致能量消耗更大。
同时,湖羊体内的促炎因子增加,免疫平衡压力增大,生长速度也显而易见地下降。这项研究揭示了不同品种绵羊应对寒冷环境的两种不同策略:湖羊通过增强身体产热来抵御寒冷,而呼伦贝尔羊则通过调整肠道微生物的功能,实现“节能型”适应。
这项研究成果不仅为抗寒育种提供了新的分子标记,也为开发“微生态抗寒制剂”奠定了理论基础。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未来有可能通过调整绵羊的肠道微生物,来提高它们的抗寒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带来的挑战。未来,研究团队将扩大样本规模,进一步验证丙酸、丁酸及其产生菌在绵羊抗寒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并探索通过饲料添加剂或菌群移植等方法,来优化绵羊的肠道微生态。